一杯天津衛,知晓天津事——“兵圣”戚继光
天津东临渤海,北枕燕山,地处海河尾闾,是抵御外海,屏障京师的门户,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巍巍的蓟北雄关、威武的大沽炮台,讲述着天津人民抵御外强,保卫家乡的英勇事迹,祭奠着无数威震敌人的沙场名将。


一杯天津衛  知晓天津事



衛酒,一款具有地标性文化内涵的典藏佳酿,天津高端商务用酒。今天我们讲述镇守蓟北雄关,英勇抗倭的蓟镇总兵戚继光...


经历

先祖戚祥随朱元璋起义,屡立战功,后阵亡于云南,朱元璋封其子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1544年,17岁的戚继光因父亡而承袭了登州指挥佥事的职衔。


1555年秋,朝廷升戚继光为参将,调往倭寇活动猖獗的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戚继光针对沿海官兵的弊病和倭寇弱点,练就了一支有名的“戚家军”,创制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鸳鸯阵”,屡破来犯的倭寇。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


1568年,朝廷任命戚继光出任蓟镇总兵,镇守地区东起山海关、西到居庸关一带。


当时蓟镇边务严重混乱、元朝残余骑兵频频骚扰。蓟镇原有官兵为本镇卫所的主兵,还有其它地方调来的客兵,不习打仗,作风散漫,不守纪律,缓急难使,庞杂涣散,缺乏战斗力。

当时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建立一支勇敢善战的军队,以遏制元朝残余势力的嚣张气焰。



练兵

他在福建时的上司、现任蓟辽总督谭纶出面,提出调集步兵三万,征浙江兵三千,由戚继光专门训练。

三千名浙江士兵到达蓟镇后,正逢大雨,浙江士兵列阵郊外,从早到晚,站在雨中,一动不动,这一情景使原蓟镇官兵大为惊骇。这部分浙江士兵后来成了戚继光镇守蓟镇的骨干力量。

戚继光总结了在浙江练兵抗倭的经验,制定了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等训练内容。


戚继光驾驭士兵的诀窍,在于恩威并济——

一方面,他体恤士兵,痛恨军官克扣军粮的行为,为此在训练条令中专门列入严惩贪官的条文。在训练中身先士卒,以左都督的高位,经常在士兵面前示范刀枪,攀登悬崖甚至只身到塞外巡视。


另一方面,他实行明确的赏罚制度,规定练兵中技艺超群者,可得到金缎、银花等赏赐;成绩下下等者,即使是军官,也要受到捆打、参革的处罚。

戚继光军纪、军法森严,对于强买强卖、打架争斗、偷百姓田园瓜果等行为都要给与严厉处罚,甚至在行军途中因大小便掉队在三里之内赶不上队伍者也要受到穿耳朵的处罚。


一人有难,八人不救而致死者,要连坐倶斩。严明的纪律,保证了军队的行动一致。


筑城

朝廷为摆脱边务困境,把原来的总兵官郭琥调走,由他兼任总兵官,全面规划蓟镇长城边防,创建空心敌台。

戚继光将修复长城空心敌台的任务分给各段戍防官兵负责。第一年,各路官兵便修复空心敌台400多座,三年内共修复空心敌台1100多座,1571年秋,完成了蓟镇防务范围内的全部长城防御设施的修建。


空心敌台的成功,不仅完善了长城防御设施,还为全面改革长城防守体制提供了物质条件。



戚继光把蓟镇全线划分为三协守、十二路,每协守负责四路,主、客兵一体编派,分段负责,整个蓟镇长城防线形成了机动灵活的有机整体。


对于边墙,戚继光则采取以守台为中心按垛授兵的措施,使每一处墙台垛口都有人把守,堵塞一切漏洞,真正发挥长城的防御效能。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这首诗概括了他的戎马生涯。在蓟州十六年,抗击北虏,天下太平,被誉为“兵圣”。由于戚继光的苦心经营,终使“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百姓得以安宁数十载。



如今,历史的硝烟散尽,惟有一座长城和英雄的雕像傲然屹立,成了蓟州大地上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


一杯天津衛,知晓天津事!关注天津衛酒集团公众号,继续带您了解天津!


上一篇:一杯天津衛,知晓天津事——晚清名将聂士成
下一篇:一杯天津衛,知晓天津事——天津特别市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