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天津衛,知晓天津事——天津的洋务运动

1861至1894年间,清政府的洋务派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自强和改良运动,这就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洋务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杯天津衛 知晓天津事



衛酒,一款具有地标性文化内涵的典藏佳酿,天津高端商务用酒。今天我们来讲洋务运动期间天津为近代工业发展做出过哪些贡献!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洋务运动在全国逐渐兴起。天津在洋务运动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861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置了三口通商大臣。1870年,由于通商事务的扩大和洋务运动的发展需要,清政府把三口通商大臣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李鸿章兼任,并负责办理外交、通商、海防、关税和兴办近代工业等各项事务。北洋大臣位高权重,是洋务运动中权势最大的地方官员。随着中国农民战争空前高涨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防务变得日益紧要起来。




1866年,清政府派大臣筹建天津机器局,“专制外洋各种军火机器”。从次年起,开始在天津城南海光寺兴建枪炮厂,在城东贾家沽兴建火药厂。1870年,清政府派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李鸿章对机器局大加整顿和扩充。他辞退了一些不精技艺的洋匠,另从香港等地募来了工匠,并增建厂房,添置设备,把机器局扩大为东西两局,东局在贾家沽道,西局在海光寺。经过多次扩建,机器局的规模越来越大,设有火药厂、洋枪厂等十几个分厂。为了提高军火生产,天津机器局不断从外国引进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




在1900年以前,天津机器局一直是北方最大的近代工业企业。除了发展军用工业以外,洋务派还在天津创办电报和修筑铁路。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电线,发送电报,“号令各营,顷刻响应”。这是中国最早试办成功的电报。不久,清政府批准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这是我国第一家电报局。天津电报总局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七处各设电报分局,并与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订立架设津沪电线的合同。自1881年4月至12月,津沪之间的架设工程全部竣工,共用银17万8千多两。




1877年,李鸿章设立开平矿务局,开采唐山煤矿,供应天津机器局、北洋水师、轮船招商局等用煤。1880年,李鸿章聘用英国工程师修建运煤铁路。铁路原定从唐山矿区一直修至北塘海口,但由于清政府中顽固派的反对,结果只从唐山修到胥各庄,全长11公里,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不久,李鸿章又向清廷建议,把唐山芦台铁路继续修到大沽和天津,以便利北洋海防“调兵运军火之用”。清廷同意后,李鸿章就把开平铁路公司改名为天津铁路公司。1888年4月铁路从芦台修至塘沽,8月继续修到天津。这条从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就是当时所谓的北洋铁路。




洋务运动期间,为了适应发展近代工业和建立北洋海陆军的需要,洋务派还在天津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最早开办的是水雷学堂,培养制造和使用水雷的技术人员。1880年,李鸿章又在东局设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技师,教授电学和收发电报等。从这两所学堂出来的学生,都派赴大沽、北塘等海口,“各司电报、水雷等事”,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水雷和电报技术人员。 为了给北洋海陆军培养军事技术骨干,李鸿章还在天津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和武备学堂。




为了培养洋务人才,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1871年,李鸿章在天津同美国公使镂斐迪商定派遣中国学生赴美国学习。第二年,清政府派陈兰彬、容闳二人带领30名幼童前往美国留学。这是近代中国政府派遣到外国去的第一批留学生。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一杯天津衛,知晓天津事!关注天津衛酒集团公众号,继续带您了解天津!

上一篇:一杯天津衛,知晓天津事——辛亥革命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
下一篇:一杯天津衛,知晓天津事——义和团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